我國第一種對地攻擊機(Czech Model 1/48)
《服役簡史》
在一九二○年代中,美國陸航兵團僅有一個駐在德州的第三攻擊大隊,裝備著一次大戰時仿英地海威蘭DH-4式偵察轟炸機,及寇蒂斯A-3式攻擊機,這兩種飛機都是金木混製的雙翼機,它們所負的任務是,對地炸射及支援地面部隊。在戰後的那段時期裡,由於工業的萎縮及剩餘軍機充斥,飛機產製發展緩慢,尤以軍機更為明顯,軍方有感於此,特別組成一個小組,尋求廠商合作,期能獲得進步機型,取代A-3攻擊機。
甄選結果,以通用航空福克公司所提出的XA-7型,及寇蒂斯公司的XA-8型機計畫方案入選。這兩種飛機都是全金屬、下單翼、裝用寇蒂斯征服者式六百匹馬力液冷式發動機,在軍械方面亦都是採用固定前射機槍四挺,及一支活動後射機槍,以及炸彈。XA-7型機為一厚翼弦、張臂式低單翼機,開敞式座艙,固定式起落架,配有整流輪罩,散熱器裝置在機頭下方進氣口內,原型機於一九三○年六月試飛。
XA-8型機為一薄翼弦、外張線式機翼,前緣裝有全幅式自動開縫翼,後緣裝有襟翼,這兩種裝置在美國軍用飛機中尚屬首見,前後分離式座艙及全封式座艙罩,大型裙罩式固定起落架,散熱器裝置在機頭下方,原型機一九三一年首飛。這兩種飛機評估結果XA-8型機獲選。
當年九月,軍方訂製十三架作為部隊實用飛行評估,並定機型名號為寇蒂斯.許萊克(即伯勞鳥)A-8型攻擊機。這批飛機中的前五架,裝用征服者式C型發動機,後八架改用同式之F型,並改飛機型號為A-8A型,除留兩架繼續作改進外,其餘的十一架悉交第三攻擊大隊。未幾一架改良機也交還部隊,另一架則在六月飛往懷特機場試驗中心,作三週之精密測試後,送返寇廠作改裝PDW廠製之大黃蜂式R-1620-9型星型氣冷六百二十五匹馬力發動機工程。完成後九月運回懷特機場重作試驗,顯示改造成功,此機型號為XYA-10型。十二月飛往克魯克特堡機場,交第十三攻擊中隊作飛行應用測試,所得結論是:此機外形雖不如A-8型機流線優美及視線良好,速度上也略遜一籌,但氣涼式發動機之構造堅固,維修簡單!使用成本較低,加之無液冷散熱器,不易遭受砲火傷害,因此軍方決定以後之攻擊機型,全部採用氣涼式發動機。在此同時寇廠亦提供海軍,與XA-10之同型機XS2C-1型,因為此機翼展過大,不適在當時航艦上之有限空間運作,故無進一步發展。
1933年軍方訂購了46架,由YA-10型機改進的寇蒂斯許萊克A-12型攻擊機,也就是我空軍所簡稱的許機;此機與A-8型機構造相同,但裝用懷特R-1820-21型颶風式六百九十匹馬力發動機,及配裝直徑九呎、三葉金屬可調螺距之漢米爾頓式螺旋槳,並將原分隔遠在後方之射手艙,前移與駕駛艙連貫合為一體。機身構造分為兩段,前段自後艙起,連同翼根暨發動機架,均以鋼管組架焊接成為一體,翼根下方安裝起落架,兩機輪之間裝有「人」字形可調連桿相聯,兩邊翼根上端亦各裝「人」字形支架聯結機身,用以補強,後段機身為金屬框架外張應力鋁皮之半硬殼式,雙梁薄弦式外蒙鋁皮之機翼,前緣裝有滑動式自動開縫翼,後緣襟翼可向下開啟三十五度,此外在兩翼上、下翼面中段,裝有張線連於機身及起落架裙罩上,是為起飛及落地張線,水平安定面為空中可調式,調幅為正三及負六度,直尾翅偏左二又二分之一度,副翼、升降舵、方向舵各操縱面,均以鋼管組架蒙布敷面,並裝有調整片。
此機之主要軍械裝備為四挺0.3吋口徑白朗寧式固定前射機槍,分裝在起落架左、右兩邊裙罩之內,機輪上方24吋之處,槍口可調角度範圍為:俯仰上一下二度,左右方位各一度,每支槍配彈六百發。C-4式機槍瞄準器位於風擋正前方,備有左右兩個裝置位置,以供飛行員選擇使用。後艙裝有同式活動機槍一支,配有一百發彈匣五個。駕駛艙後方之主油箱兩側,各裝有N-2式直立掛裝炸彈架一組,每組可掛裝三十磅殺傷彈五枚,炸彈艙門之開啟是藉投放時,炸彈下墜重量致動而作用。在主油箱下方托架外部機腹部位,裝有P-1式炸彈架,可供掛裝一百磅之爆炸彈,或五十磅之化學彈四枚,也可安裝煙幕施放箱,或掛裝一個52加侖的外油箱,這些掛載均可投放或拋擲,緊急時機內之主油箱亦可拋下。另在後艙下方機外,可掛裝兩枚照明傘彈。
寇廠早在完成軍方所購的46架A-12型機後,即著手開始發展此機之外銷型,基本上外銷型機與A-12型機幾無差別,但為了拓銷市場,特別將此機訂出偵察、轟炸及攻擊三型。1936年,我航委會派毛邦初上校率領一個訪問團赴美考察,當時就訂購了十架A-12型機,這批飛機在當年五月裝船運回,在杭州筧橋中央飛機製造廠組裝,並在南京、杭州兩地示範表演極獲好評,旋繼再增訂十架,前後兩批均為攻擊型,八月16日在筧橋成立第九大隊,大隊長由劉超然少校出任,下轄26及27兩中隊,隊長分由南自義大利學成歸國,專攻攻擊兵種之王漢勳及孟廣信兩中尉分別擔任。並請美陸航兵團退役的前A-12機飛行員現任航校的顧問,路克.威廉姆先生任教帶飛。
1936年10月31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將軍50歲華誕,全國獻機祝壽,這批許機參加空中閱兵及表演。不久派赴西北剿共,接著發生震驚全國的「西安事變」,按係民國25年12月12日,時任西北剿共總部副總司令張學良,以及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臣,在西安近郊臨潼發動兵諫,劫持蔣介石將軍,此時駐紮西安之第九大隊,全部人機均遭叛軍扣押,所幸12月25日,蔣介石將軍脫險事件平息後,獲得釋放安全返防。
翌年「七七事變」抗日戰起,第九大隊編入南苑支隊,支援華北戰場作戰。「八一三」滬戰再起,14日奉調南下馳援華東戰場,進駐浙江曹娥,預定凌晨出擊上海敵軍砲兵及重要目標,正值加油掛彈整備之際,突遭來自外海日航艦「加賀」號起飛之「九四」式艦爆機13架前來襲擊,這批敵機原是前往蘇州轟炸,因天候不佳改攻喬司,未料途經曹娥發現地面我機目標,致而攻擊,我機緊急起飛應戰,在混戰中擊落敵機四架,但我停在地面未能起飛4架遭敵機炸毀,另一架在空中遭敵擊落,又一架在起飛時失事損毀,空襲過後未受損傷飛機移飛長興機場,起飛時一架失事,餘機在途中遭遇敵機九架攻擊,在敵眾我寡情況下,我機一架又遭敵擊傷迫降,此一戰役中我機損傷過半,人員傷亡亦多,當日下午,全大隊撤至河南許昌整補。
十天後,奉令出擊上海長江口岸一帶之日軍登陸部隊,因炸彈未能及時運到,經陳納德總顧問建議,可以機槍掃射登陸灘頭敵軍,當機群抵達目標時,敵軍早已深入內陸,致而轉向瀏河一帶尋覓敵蹤,當機群通過江面時,發現日軍艦艇十餘艘,以猛烈砲火向我機射擊,當時因我機隊隊形密集,無法及時轉向疏離,只好強行自敵艦上方通過,並以機槍還擊,此著無疑是以卵擊石,受創慘重自不待言,當場遭敵擊落我機兩架,數架受傷迫降,人員傷亡亦重,事後檢討此役,除彈藥運補失誤外,情報不實,戰術錯誤,乃遭慘敗。九月奉令將第九大隊撤消,大隊長去職,26隊所屬飛機併入27隊,整補待命。
北戰場方面,自八月下旬,張家口一帶我軍撤守,平漢、平綏兩線戰況日益緊張,我空軍為協助晉北及平漢線方面陸軍作戰,乃以空軍一部在九月中旬組成北正面支隊,司令官陳棲霞駐紮太原,兵力編組:第七大隊可塞機18架駐洛陽,另有達機兩架及弗力提、福克渥夫機各一架擔任通信連絡,第27隊許機12架分駐南陽、洛陽,第28隊霍克二式機7架駐太原。
九月許機即自太原、汾陽出擊協助陸軍作戰,收效甚宏,但我人機亦有損傷,10月26日娘子關失守,影響晉北作戰,11月2日陸軍撤守太原,北正面支隊南撤汾陽。此時平漢線敵軍猛攻安陽,許機緊急馳援,並轟炸漳州鐵橋,11月5日安陽陷敵,此後我機末再出動,同月27隊奉令移防安徽協防南京,在蘇、皖一帶繼續作戰,嗣以任務頻繁,飛機使用過久,器材不繼維修困難,乃在1938年2月換裝白朗卡式輕轟炸機,舊機則在6月分交驅逐總隊及12隊接收。
7月10日,12隊分隊長孫士誠在宜昌駕許機訓練時,因機械故障迫降失事殉職,又8月21日,隊長安家駒駕許機在武漢上空,率隊員關萬松、霍文耀實施陸空連絡訓練時,突遭敵機來襲,在無預警情況下慘遭擊落,三員同時殉國。此後許機不再復現。
《實機照片》
↑上下兩幀2604號A-12照片提供了中日開戰前後兩種不同塗裝的力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