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在DVD出租店租得了新版『星際大爭霸』(Battlestar Galactica 2004)第一季,這部影集改編自1978年同名影集,幾年前筆者在大賣場購得由協和影視出品的舊版『星際大爭霸』第一集,此外亦構得再版的相關模型,藉此一隅分享同好!

35歲以上的科幻迷應該還對「星際大爭霸」(Battlestar Galactica)這部影集有印象吧!記得是在中視頻道播出的,可惜當時還是國中生的筆者,由於升學壓力,整部影集是斷斷續續地看,連最後結局為何也不知道(甚至是否播畢也不知道)。  

故事是說在遙遠的銀河系彼端,有個人類種族在銀河系遍布12個殖民地。在與一個機械種族「塞隆帝國」的千年作戰之後,塞隆人主動提出和平終戰的要求。人類總統與12個殖民地代表齊聚在亞特蘭提亞號迎接塞隆和平代表團的到來。整個殖民地洋溢著歡迎和平的氣氛,不料塞隆人卻是以詐和為手段,降低殖民地的戒心,發動奇襲摧毀殖民地和其部隊。一場敦克爾克式大撤退於焉展開,倖存的人類找尋具有太空適航能力的船隻,組成一隻220艘的艦隊,由僅存的太空主力艦「銀河號戰星」(Battlestar Galactica)領隊,帶領人民尋找傳說中失落的第13個殖民地-「地球」,以延續種族的生命與文化。這是一趟漫長的旅程,航程中他們會遇到異星種族,也繼續遭到塞隆人的追殺。在經過70年的旅途後,銀河號終於來到了地球,塞隆人當然也追殺至此。這下子,銀河號不只要為他們自己,也要為地球人的存亡而奮鬥!

戰星級戰艦

戰星級共有7艘,分別為亞特蘭提亞號、帕西菲卡號(Pacifica)、哥倫比亞號(Columbia)、貝嘉莎號(Pegasus, 即飛馬號)、崔頓號(Triton, 海神號)、雷康號(Rycon)及銀河號。旗艦亞特蘭提亞號首先遭摧毀,接著三艘戰星也在激戰中損失,只有貝嘉莎號和銀河號全身而退,不過貝嘉莎號在隨後掩護銀河號的行動中,消失於外太空,最後由艾達瑪Adama)指揮的銀河號,率領龐大的艦隊朝地球前進。

戰星級戰艦全長2,000呎(約609.6公尺),特徵是一個流線型的主艦體,與向兩側下方延伸的發射站暨飛行甲板艙,其外側各有20個發射管,可供蝮蛇攔截機發射升空,而飛行甲板則可供太空梭起降,及蝮蛇攔截機回收之用。戰星級的基本武裝是遍布各處的渦輪雷射砲擊飛彈。

 

實際上,拍片所使用的戰星只有6呎(約183公分),裝置氣冷石英燈引擎。成打的細小光纖作為舷窗。艦體表面則小心翼翼地使用它種模型的零組件裝飾。戰星級模型只作了一艘,也就是說利用不同的拍攝角度與更換艦名牌,營造出整個艦隊的錯覺。

殖民地蝮蛇式攔截機(Colonial Viper Intercepter

蝮蛇式攔截機是戰星的最主要空中武力,全長29呎(約8.8公尺),單座,擁有3具龐大的附渦輪推進氣燃料火箭發動機,3片機翼,具有大氣層內飛行和起降能力,同時可在太空中進行極限加速,也可即時直線後退,武裝為兩門裝設在主翼根部前緣的高能渦輪雷射砲;蝮蛇戰機也是殖民地主要防禦武力。影集中幾個重要主角像艾波羅Apollo)、史巴克Starbuck, 譯為星巴克較合適)及鮑瑪Bommer)就是駕此型機和塞隆人周旋。

拍片用的道具為116(約55.2公分),為了快速組合起見,由6片組件即可組成1架蝮蛇。儘管片中有不少蝮蛇機在作戰中爆炸,但事實上都是聲光特效所創造的,沒有任何一架蝮蛇機模型在拍片中損毀。三架蝮蛇機模型還特別裝上氮氣〝引擎〞,液態氮噴射氣流通過加熱的石英燈,來表現渦輪推進器運作時所產生的雪白蒸氣;此外尚有一架蝮蛇機裝設起落架,為了搭配演員演出效果,還製作了一架全尺寸的蝮蛇機模型。

塞隆基地船(Cylon Basestar

塞隆母船的正確尺寸筆者手中無資料,只知比銀河號戰星要大上幾倍,每艘基地船可搭載300架偷襲者式戰機,擁有兩門遠距巨型波動砲(mega-pulsar cannon)與百門以上防衛用雷射砲塔。基地船的火力遠超過一艘戰星,甚至是一整個星球的防禦火力。

塞隆偷襲者式戰機Cylon Raider Space Fighter

偷襲者式戰機之於塞隆帝國如同蝮蛇戰機之於殖民地,都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武力。此機最大特徵為低矮的橢圓形造型,駕駛艙和引擎艙均整合於圓弧狀的翼型,有人形容此機形似「蝙蝠」。本機長26呎(約7.92公尺),寬35呎(約10.67公尺),擁有兩門雷射砲,由3名像羅馬武士鎧甲的機械人駕駛,能在大氣層內外飛行。

拍片的偷襲者式戰機道具比例為124(約33公分長、44公分寬),同樣使用氣冷石英燈引擎。與蝮蛇式戰機不同的是,由於本機實際尺寸太大,所以未作全尺寸全機道具,僅作出3人座的座艙全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xkuang3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