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乎毀滅的中國空軍武力需要立即的更新。第二、第四及第六大隊向西北撤退到蘭州,第五大隊則南向到廣東省的廣州地區。

       雖然已經從美、英、法等國訂購120架飛機,但在1938年以前均無法取得。只有蘇聯,其1937年的生產輛包括2,129架戰鬥機與1,303架轟炸機,能夠快速回應。與蘇聯談判的主要貸款,提供中國必要的戰爭物資以五年以上低率交換原物料作為支付。

        193710月間,大約450名蘇聯志願飛行員與技術人員組成,從蘇聯中部的阿拉木圖(Alma Ata)搭火車而來。他們將首批225架俄製飛機帶給中國:155架戰鬥機、62架轟炸機以及8架高級教練機。 

↑雙座的I-16UTI教練機是用來讓中國飛行員熟悉他們的新戰機

        終於,在1941年前供應總數885架飛機達到完全的補充,伴隨著76.2公厘與37公厘防空機槍與軍需品。這些供應品都是由卡車載運,透過古〝絲路〞進入中國,到達中國鐵路線末端的蘭州。俄國人說在193711月第一批俄製飛機抵達時,中國只剩14架飛機堪用。

      這個時期的蘇聯戰機偏好兩種型式:一種是機動性很高的雙翼機,以及一種有可收放起落架的快速低單翼攔截機。兩者均已750匹馬力的M-25V星型引擎作為動力,與大多數中國作戰飛機所使用的萊特颶風引擎相同的蘇聯版。另一種更令人激賞的特徵是駕駛員後方的9公厘厚的裝甲版,美國陸軍戰鬥機到1941年後才有的標準配備,而日本當局到戰爭末期都還鄙視的配備。

↑俄製I-152(I-15bis)雙翼機將駕駛員裝甲與4侹機槍配置導入戰爭

      1937年供應有93I-152雙翼機與62I-16單翼機,足夠供應中方三個與蘇聯兩個戰鬥機大隊使用。蘇聯大隊最初的裝備是31架飛機,供應兩個12個駕駛員的中隊,25%的儲備量,與指揮官座機。

      擁有收放式起落架與機翼兩挺7.6公厘機槍,I-16(應為I-16-5)282哩時速,是亞洲當時最快的戰鬥機。8架雙座的I-16UTI(正式型號為UTI-4)教練機也用來轉換訓練中國飛行員熟悉新機型。

      I-152(也寫作I-15bis)雙翼機,有固定起落架與開放式座艙,看起來有點像是寇蒂斯霍克三後繼的老式飛機。四挺機槍可透過螺旋槳開火,一個讓美國人吸引到足以偷取同調式傳動裝置的特徵,翼下掛架提供掛載330小炸彈。極速只有每小時230哩,但操控性非常好。

       62架輕型轟炸機是三人座的SB單翼機,擁有兩具850匹馬力M-100A液冷是直列引擎。時速263哩的速度通常快得可讓他們躲開敵方戰鬥機,而航程達到776哩。武裝包括掛載1,320以上炸彈,機鼻轟炸員使用的兩挺機槍,後上方槍手的單挺機槍與另一挺向下方射擊的機槍。

      這些轟炸機分別給中國第二大隊與一個蘇聯志願大隊,稍後直到中方人員熟悉新機型才飛第一次任務。

       1938年初,64引擎TB-3單翼機抵達,顯然是要替換10隊的SM.72。雖然在機背上與機尾均有槍塔,這型中國最大的飛機只當作運輸機使用而非轟炸機。

蘇聯援助中國引起日本的恐慌,日方亟思攻擊接收新物資的儲存站。華北的日本陸軍轟炸機,計畫近接支援作戰,卻苦於航程不足。

1937年,雙座的三菱97式司令部偵察機(Ki-15)是亞洲性能最優異的飛機,可穿透至中國內陸。以本照片為例可知也使用於日本報社(圖為朝日新聞社的朝風號)

↑國內知名模型高手Ralph Kuo兄的同型機作品,正可看出其豔麗的塗裝(神風號)

日本陸軍有一型優異偵察機,青木大尉特殊中隊(譯者註:獨立18中隊的青木秀夫大尉)使用的新式三菱97式司令部偵察機(Ki-15)。這型擁有無線電與照相機的雙座機以僅750匹馬力可達到時速298哩與1,450哩的航程。速度太快而不易攔截,它不斷地報告中方部隊的移動。1938年出現的海軍型命名為C5M1(譯者註:即98式陸上偵察機)1941年洛克希德F-4閃電式(Lightning)照相偵查機出現前,美國陸軍還沒有如此快速的深層穿透能力。

兩架〝新式的97式重轟炸機〞在1111實現了突襲洛陽的機場。這些飛機必定只是原型機,既然陸軍在19388月以前沒有一個中隊的量產型機可用,進一步的長程作戰行動還是交給海軍。

日本海軍將長程轟炸機移往中國大陸,開始於1119木更津航空隊將18G3M2從濟州島飛往北京附近的南苑機場。他們將在1121首度對付河南周家口機場。

中國第一個接收I-16的第四大隊在921交出所屬的霍克三後,由南京前往蘭州等待接收新機,10月份第一批15I-16抵達,四大隊開始進行密集換裝作業。由於南京與上海戰況激烈,時任驅逐司令的高志航上校決定先率領這批飛機返京助戰,規劃航線與中途加油場站,計畫航線為蘭州→西安→洛陽→周家口→南京。高志航本身還特意在蘭州、西安兩地來回試航兩遍。11月份由他率隊,中、俄飛行員各半,將這15I-16飛往西安,然而途中碰到暴風雪,高志航與7位俄國飛行員迷航至西安南方150公里的安康落地,其中有兩架I-16在場外翻覆;而另7位中方飛行員則是全部棄機跳傘!經此事件俄國飛行員不再相信高志航的能力,在飛機修復好後便先行飛往西安。高志航只好一人一機,再度飛回蘭州等待下一批俄機。這次四大隊終於按計畫順利抵達周家口駐地,然而此時南京下起大雨,四大隊奉命在周家口待命,結果連周家口也下起大雨。而日方也獲得周家口進駐新式戰機的情報,於是決定由進駐南苑機場的木更津航空隊於21日進襲周家口機場。1245時當10架從南苑出發的G3M2臨空時,堅持升空迎敵的高上校,在60132炸彈投下的彈幕中,與座機在地面上被炸中而陣亡。同時軍械長馮幹卿與伙伕郭萬泰也被炸死,這次空襲炸毀了地面上10架戰鬥機與1架運輸機。(高志航的事蹟為中影公司1977年上映的筧橋英烈傳電影主軸)

第二天11架轟炸機回到同一個機場,但這次有三架I-16戰機在巡邏,兩架寇蒂斯霍克三及時升空逃脫。一架G3M2被此第一個使用俄製戰機的中國部隊擊落,然而日方宣稱在兩次空襲中炸毀20架飛機。

同一天,1122,蘇聯戰鬥機飛行員創下首度戰果。南京機場已有普羅柯維也夫(G.M. Prokoviev)上尉指揮的首批23I-16戰機。6架日本96式艦戰(A5M)在附近巡邏與敵方6架單翼機交戰,「其中三架有收放式起落架」,而由宮崎所駕駛的A5M失蹤。稍後蘇聯飛行員也宣稱擊落「三架偵察機」。

1124日軍再度回到南京,9A5M戰機、6D1A2艦爆機與2G3M2雙引擎轟炸機,並宣稱〝明確擊落〞遭遇的6I-16戰機其中3架。第二天14架飛機空襲,卻沒看到任何敵方飛機。

115日本陸軍第10軍從杭州灣登陸後,中國陸軍據點迅速惡化並變成全面撤退。單發與雙發轟炸機每天攻擊中國部隊,卻無中方戰鬥機抵抗。主要的阻礙是惡劣的天氣,經常有雨雲或大霧遮蔽目標。(待續)

文接http://blog.roodo.com/rexkuang/archives/65206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xkuang3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