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聞名的越王句踐青銅劍,1965年12月出土於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號楚國貴族墓(距春秋時代楚國別都紀南城故址
左為高仿真劍,右為句踐劍真品(故戴手套)
根據1977年12月上海復旦大學靜電加速器實驗室等有關專家進行的科學測定,越王勾踐劍的主要的成份是青銅和錫,還含有少量的鉛、鐵、鎳和硫等,劍身的黑色菱形花紋是經過硫化處理的,劍刃精磨技藝水準可同現在精密磨床生產的產品相媲美,充分顯示了當時越國鑄劍工匠的高超的技藝。
國之重寶——越王勾踐劍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越王勾踐劍出土之後,僅於1965年底及“文革”初期,在湖北有過短期展出;在九十年代末之前的三十多年間,該劍在國內一直是“藏而不展”的。直到1999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大慶前夕,越王勾踐劍先是運抵首都北京作短期展出(
《戰國策·趙策》記載,吳、越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越絕書·寶劍篇》也記有名劍鑒賞家薛燭對越王勾踐的“純鈞”寶劍評論說:“手振拂,揚其華,淬如芙蓉始出。觀其鈑,爛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於塘。觀其斷,岩岩如瑣石;觀其才,煥煥職冰釋。……雖複傾城量金,珠玉竭河,猶不能得一物”。而《莊子·刻意篇》則雲:吳越之劍“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寶之至也”,其身價之重自不待言。
越王句踐劍的全圖
劍身上有“戉王鳩淺 自乍用鐱”的8個鳥篆體銘文,您認得出幾個?其中戉=越,乍=作,鐱=劍;而鳩淺二字據說是句踐的通假字,也就是說此八字換成現在用字為"越王句踐 自作用劍"
句踐(約西元前520-前465),姒姓。其先祖為夏朝大禹(姒文命)之後裔,夏王少康將庶子無餘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後二十餘世,至於允常。句踐乃允常子也。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允常去世,繼位越王。名菼執,句踐、鳩淺同聲相通。
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句踐(23歲?)即位,時值楚國聯越制吳,吳、越衝突初起,而越國實力尚弱。句踐元年(前496),吳王闔閭興師伐越。句踐統兵抗擊來攻的吳軍于槜李(今浙江嘉興、桐鄉間,今嘉興縣南),“使死士挑戰三行至吳陣呼而自剄”,以軍中罪人成列自刎驚亂吳軍而僥倖得勝,一舉打敗吳軍,射傷吳王。使吳王闔閭受傷而死,導致吳、越矛盾激化。
吳王闔閭臨終告誡兒子夫差:“必毋忘越”。夫差接位後,遵照遺訓,日夜勤兵,矢以報越。周敬王二十六年西元前494年(魯哀公元年),句踐聞吳王夫差日夜練兵欲攻越以報父仇,打算欲先伐吳國,主張“先吳未發往伐之”。范蠡諫:“不可。臣聞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於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句踐不聽大夫范蠡勸阻,發兵攻吳。吳王夫差聞之,親率精兵擊越,兩軍大戰於夫椒(今江蘇吳縣椒山)。終因力不能敵,慘敗於夫椒(今太湖中西洞庭山,一說今浙江紹興北),句踐率殘兵五千,退守會稽山(今紹興東南)。夫差追而圍之。句踐非常後悔,對范蠡說:“以不聽子故至於此,為之奈何?”(《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危急之際,納范蠡委屈求全、以退為進之謀,卑辭厚禮以求和,派文種向吳求和。
初,吳王夫差納伍子胥(伍員)之諫,勿許。句踐“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以死。”文種諫而獻“以美女寶器厚賂吳太宰嚭”之策,向夫差請求稱臣納貢。終於使夫差同意赦越,罷兵而歸。夫差不聽相國伍子胥要他堅決滅掉越國的忠告,答應了句踐的請求,但要句踐夫婦到吳國為他服役。句踐將國內事情託付給文種等大臣,帶著夫人和范蠡去吳。大臣們見
句踐五年(前492)五月,率妻和大臣范蠡親去吳國臣事夫差入質於吳,抵達吳都,夫差有意羞辱他,囚於石室。要他住在闔閭墳前一小石屋裏守墳餵馬,有時騎馬出門還故意要他牽馬在國人面前走過。句踐忍辱負重,自稱賤臣,對吳王執禮極恭,吃粗糧、睡馬房、服苦役,“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順,養馬,夫人給水、除糞、灑掃。三年不慍怒,無恨色。勝過夫差手下的僕役。夫差生病,句踐前去問候,還掀開馬桶蓋觀察夫差剛拉的大便,體貼夫差的病情。“問疾嘗糞”,博得吳王夫差之歡心,時間過去3年,由於句踐盡心服侍,再加伯嚭不時接受文種派人所送之禮而在夫差前為句踐說好話,使夫差認為句踐已真心臣服,決定放句踐夫婦和范蠡回國。
句踐七年(前490)歸越,句踐歸國後,為了激勵自己不忘報仇雪恥,睡覺時不鋪褥子而鋪上柴草。在房間裏掛了一個苦膽,每頓飯前都要嘗嘗。這就是“臥薪嚐膽”典故的由來。他
越國遭受戰爭創傷,田地荒蕪,人口減少,生產受到很大破壞。為使國家富強,句踐採納了范蠡、文種提出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策。要范蠡負責練兵,文種管理國家政事,推行讓人民休養生息的政策。國家獎勵耕種、養蠶、織布。尤其鼓勵生育,增加人丁。規定男20、女17必須結婚,否則父母受罰;上了年紀的人不准娶年輕姑娘為妻;婦女臨產前要報官,由國家派醫官檢查照顧;生男獎酒1壺、狗1條,生女獎酒1壺、豬1頭;家有兩個兒子的,國家負責養活一個,有三個兒子的,國家負責養活兩個。
從此臥薪嚐膽,苦心焦思,發憤圖強,富民興國。身自耕作,與百姓同其勞;自奉極微,出不敢奢,入不敢侈;內修其德,外布其道;充實府庫,墾其田疇;緩刑薄罰,省其賦斂;獎勵生育,訓練士兵。納相國范蠡建議,選四達之地築城立廓,以圖霸王之業。先建小城,後建大城。於是人民殷富,社會安定,士民皆欲與報吳恥。志在滅吳的深刻用心,在范蠡、文種輔佐下,勵精圖治,經“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發展實力。
在國家迅速恢復生機的同時,句踐又採取許多辦法麻痹吳國,恭謹事吳,貢獻美女、玩好、方物、巧匠,以娛夫差,消除其對越的戒備;迎合夫差率精兵急於求霸之心,導吳北進中原,耗損其國力、軍力。造成吳國內耗。句踐年年月月按時給吳國納貢,使夫差始終相信他是真心臣服。繼續賄賂吳太宰伯嚭。派出奸細刺探吳國的消息,散佈謠言以離間君臣關係,使夫差殺害忠良。句踐又以越遇災害為由,不時向夫差借糧,使吳國糧食儲存減少,而越國則儲備充足。探知夫差要建造姑蘇台,句踐派人運去特大木料,說是“神木”,夫差非常高興,擴大了姑蘇台的設計,使吳國更加勞民傷財。句踐又施美人計,為夫差的姑蘇台選送美女。其中有一西施者,不僅美貌無比,且有才識,是由范蠡在芋羅山上選得,並經過了訓練。夫差得到西施,極其寵愛,以至言聽計從。
伍子胥早已察覺句踐所作所為意在復仇,多次勸諫,不僅未被夫差接受,反而引起夫差的反感和懷疑。西元前485年,夫差為爭霸而北上伐齊,伍子胥不贊成,指出越國才是心腹大患。夫差不聽,繼續伐齊,在艾陵之戰中大敗齊軍,獲勝而歸,夫差十分得意,不久又聽信了伯嚭的讒言,賜伍子胥自盡,伍子胥死前說:“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也!”伍子胥死後,吳王將政事交給伯嚭管理。句踐得知伍子胥已死,擬起兵伐吳,范蠡認為時機未到,還需等待。
周敬王三十八年(西元前482年,句踐十五年)春,吳王夫差率全國精銳部隊北上黃池會盟諸侯,國內只留下太子友和老弱兵卒守衛。越王句踐想乘吳國國內空虛之機出兵攻吳。范蠡認為時機未到。他分析說:“吳王率精兵北上會盟,國中空虛,太子留守。但吳大軍出境未遠,聞越乘虛而入,會很快回兵擊我”,因而勸句踐暫緩出兵。數月之後,估計吳軍已到黃池,遂促句踐出兵襲吳。句踐乃率5萬大軍攻打吳國,命范蠡率師一部沿海溯淮斷夫差歸路,自率主力由陸路北上,殲吳守軍,攻破吳都,吳軍大敗,太子友陣亡,焚姑蘇台。這時,夫差打敗齊國,正約晉、衛、魯等國在黃池(今河南封丘縣西)會盟,當上了霸主。接到消息,十分懊喪,只好派伯嚭向越求和。句踐和范蠡認為吳國還有實力,一時消滅不了,答應講和,退兵回國。
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句踐十九年),范蠡、文種乘吳國多年災荒又遇大旱,倉廩虛,百姓饑餓,多就食於東海之濱的機會,再次建議句踐乘隙攻吳。戰於笠澤,越軍以兩翼佯動、中央突破、連續進攻的戰法,突破吳軍江河防禦,乘勝連續追擊,奪占吳國大片土地,三戰三勝,大敗吳軍於笠澤(今蘇州南),從根本上改變了吳、越力量對比。
句踐二十一年再次伐吳,自周元王元年(前475)開始,對吳都吳(別稱姑蘇,今江蘇蘇州)實施長達三年的圍困,吳王夫差被越軍長期圍困,力不能支,遂派王孫吳雒袒衣膝行向句踐求和。句踐於心不忍,正要應允,范蠡上前說:“大王您忍辱受苦20餘年,為了什麼?現在能一旦拋棄前功嗎?”轉頭又回絕王孫雒說:“過去是上天把越賜予吳國,你們不受;今天是上天以吳賜越,我們不敢違背天命而聽從你們的請求。”王孫雒還要哀求,范蠡毅然鳴鼓進兵。吳王夫差見大勢已去,求和不成就自殺而死,臨死時說:“吾無面以見子胥也!”句踐葬吳王而誅太宰伯嚭。終於句踐二十四年(前473)一舉滅吳雪恥。
隨後又乘勝率兵北渡淮水,會中原齊、晉等諸侯于徐州(今山東滕縣南),向周元王致貢。周元王命使臣賜句踐胙(祭肉),封句踐為“侯伯”,晉伯位。自此,越軍橫行江淮一帶,諸侯盡來朝賀,句踐的霸業完成。於是遷都琅琊,稱霸中原。為春秋霸主之一。
句踐死後,子鼫與(旨於)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