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志玲飾演的小喬(180-227)是貫穿整個赤壁的"靈魂人物",導演將赤壁之戰的發生以曹操周瑜爭奪小喬作為背後的關鍵原因與故事主軸;事實上在正史與三國演義中對小喬的著墨並不多!這也是本片最大膽的劇情...(不過我怎麼覺得好像是中國版『特洛伊的海倫』?) 小喬,應作小橋,名不詳,為橋公之幼女(《三國演義》裡則寫為橋玄之女、橋瑁的妹妹,但是,由於年代上的差異,橋玄與橋公並不是同一個人),大橋之妹,周瑜的妻子。據《三國誌》記載,周瑜24歲時(公元198年)隨孫策欲取荊州,任中護軍,領江夏太守,攻克皖。得到橋公兩女,皆有國色天香之姿。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當時小橋18歲,赤壁之戰時年28歲,已經跟周瑜結褵10年,育有兩男一女,赤壁之戰後兩年,因周瑜病死於巴丘而守寡,小橋於227年去世時年47歲。
梁朝偉(前)飾演周瑜(175年-210年);張震(後)飾演孫權(182年-252年)
由金城武飾演的諸葛亮(181年-234年8月),赤壁之戰時年方27歲(比小喬還小1歲喔),不過筆者認為金城武扮演的孔明,瀟灑有餘、斯文不足;個人最中意的還是當年在大陸中央台三國演義中扮演這個角色的唐國強!
關羽(左)由演活成吉思汗的巴森飾演,張飛(右)則由臧金生飾演
胡軍飾演趙雲(生年不詳-229年),為了吸引人氣,本片將以趙雲長阪坡救主一戰作為整部電影的開頭。不知我們是否能在電影中看到張飛長阪橋斷後、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孔明借東風以及關公華容道放曹等膾炙人口的橋段?
趙薇飾演孫權之妹孫尚香,劉備的續弦,一般以孫夫人稱呼,名字正史未記載,據說漢晉春秋所引用的原文載為孫仁獻,三國演義則寫為孫仁,戲曲多做孫尚香;劉備取得荊南四郡後,孫權以其妹孫夫人嫁給劉備。劉備入蜀後,身為劉備夫人的孫夫人驕傲自大,好私藏兵器,經常率領吳國官兵進行不法的行為,於是劉備以趙雲掌管內事以整齊紀律。後來孫權知道劉備伐蜀,便派船迎接孫夫人回吳國,孫夫人打算帶劉備的兒子劉禪回吳國,被張飛和趙雲勒兵截江奪回,這就是為人稱道的“趙雲截江奪阿斗”。
《三國演義》描述赤壁之戰後,孫權和劉備雙方面和心不和,準備以其妹假意嫁於劉備,再乘機殺之,誰知最後孫仁果真嫁給劉備到荊州去了,由此引出“賠了夫人又折兵”一諺語。逃回東吳後,到劉備夷陵之戰戰敗時,誤以為劉備戰死,遂投江自殺。 三國演義美化了劉備與孫夫人的感情,歷史上的孫夫人,回歸東吳後,可能是改嫁他人(三國時代女性改嫁為常見之事)。但由於當時對於吳國公主的記載不多,所以孫夫人後來嫁與何人以及其下落,均不知。東吳與蜀漢為敵國,孫權又深恨劉備,應不會允許妹妹為劉備守節,甚至自盡。
張豐毅飾演的曹操(155年-220年),赤壁之戰時已經是54歲的老人了,當時他是東漢的丞相,挾漢獻帝以令天下諸侯,權傾天下。
正史上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軍南下荊州,劉琮投降,後再乘勢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湖北省蒲圻縣西北,今稱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三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
曹操經200年官渡之戰、207年北征烏桓,完成了統一北方的戰爭。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後,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準備。其一,在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其二,派遣張遼、于禁、樂進駐兵許都一帶,以備不測;其三,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其四,罷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其五,鏟除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就是那個傳說中讓梨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七月秋,曹操親領大軍十餘萬南下荊州,正當曹操疾趨宛、葉之時,八月間劉表病逝。九月,曹軍抵達新野(今屬河南省)劉琮不戰而降。荊州水軍數以千計的蒙衝、鬥艦,悉歸曹操所有,至此曹軍水戰實力大增。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劉備,聞訊後率部南撤。老百姓跟隨劉備行軍,結果使劉備軍隊的速度大大減慢。
當時江陵(今湖北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因此劉備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關羽帶領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九月,曹操深怕劉備盡得江陵軍實,於是親與曹純、曹休等率虎豹精騎五千追討劉備,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餘里,終於在當陽長阪坡(今湖北當陽東北)追上。
劉備與張飛、趙雲、諸葛亮等數十騎逃走。趙雲從亂軍中救出剛滿周歲的劉禪(音善),護著劉禪生母甘夫人倉皇奔走,張飛率領廿騎斷後。張飛命令部眾砍下樹枝縛在馬尾上,在樹林中來回奔馳,單騎立在長阪橋邊。曹操軍先鋒來到,張飛大喝:「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蜀書六‧張飛傳),曹軍無人敢近,又見後面樹林中塵頭大起,疑有伏兵,於是撤退。張飛把長阪橋拆毀後離開,故劉備得以脫險。是役曹操軍奪得劉備軍人馬、輜重、糧草不計其數。
曹操至江陵後,立即採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大力宣傳荊州“服從之功”,荊人因此封侯者就有十五位。操又以漢丞相之名徵益州牧劉璋之兵,璋即遣兵數萬到江陵。
賈詡認為攻佔荊州的目的已經達成,勸說曹操先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軍民、穩定新佔地,可是曹操並沒有理會他的建議。曹軍的作戰部署:以趙儼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棗陽東南)太守兼都監護軍,張遼、于禁、張郃、朱靈、李典、馮楷等為七軍統率,統一指揮他們在漢水、淮水之間的行動。荊州方面,曹操以曹仁駐守江陵,以曹洪、樂進駐守襄陽,令他們以一部水陸軍由襄陽沿漢水南向夏口,以夏侯淵督兗、豫、徐州軍糧以給軍士。曹操親率文武連同新附荊州之眾順江而下,攻打東吳。
孫劉結盟
起初,孫權派魯肅出使荊州,弔劉表喪,兼說劉備同心抗曹。後劉琮投降曹操,魯肅與劉備相遇於當陽,劉備聽從魯肅勸說,折向東南漢水方向撤退,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並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餘人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漢口),圖謀聯合孫權抗擊曹操。諸葛亮向劉備請纓隨魯肅往東吳向孫權求救。
諸葛亮到達柴桑時(今江西九江西南),孫權已接到曹操勸降的書信,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以張昭為代表的東吳群臣主張投降,而諸葛亮和魯肅主張抗曹。孫權處於進退維谷的狀態,他不願以“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曹操,可又擔心孫劉聯軍不能與曹操相匹敵。
諸葛亮為孫權分析敵我雙方的利弊:“豫州(劉備)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他指出(一)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二)北人“不習水戰”;(三)荊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諸葛亮的結論是如果孫劉聯合,定可取勝。
在軍事會議上,張昭為首的群臣建議投降曹操,孫權雖然不滿,但不置可否。會後,趁孫權如廁機會,魯肅偷偷跟到孫權身邊,指出:「我們(他與張昭等人)投降後還可謀一官半職,那將軍(孫權)呢?」孫權默然不語,於是魯肅建議召回在鄱陽的周瑜共商對策。
周瑜支持諸葛亮和魯肅的意見,先後分析曹軍的弱點,指出:第一,曹軍疲憊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第三,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召回周瑜後,周瑜如上述剖析局勢,並認為給他精兵三萬,就可打敗曹操。於是孫權當眾拔劍切下桌角說:「再敢說投降者,如此桌。」
孫權增強聯劉抗曹取勝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於是周瑜等率領黃蓋、韓當、呂蒙、凌統、甘寧、周泰、呂範將精銳部隊三萬人,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軍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
兵敗烏林
周瑜率領的軍隊在樊口與劉備會合。然後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曹軍新編及新附荊州水軍,戰鬥力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戰不利。曹操不得不把軍隊「引次江北」,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雙相對峙。 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火攻:「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並即決定讓黃蓋用詐降接近曹操戰船。黃準備了十艘蒙衝鬥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帷幕偽裝,上插與曹操約定的旗號。 時值隆冬,多刮北風,但按氣象規律,幾天嚴寒日過後,以常見有少暖之日,風向亦或變為東風,南風。據說,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208年12月7日)這一天,晴空風暖,傍晚南風起,及至午夜風急,黃蓋以準備的船艦出發,順風駛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黃蓋手鋸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在南岸的孫軍主力船隊乘機擂鼓前進;同時劉備也自蜀山向烏林進發。盟軍橫渡長江,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輓救,當即自焚餘船,引軍退走。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併進,曹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劉備軍追之不及。曹操幸得張遼,許褚等接應,得以脫險。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後方不穩,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樂進駐襄陽。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預告片欣賞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